
币圈巨震!Solana提案遭否决,是阴谋还是阳谋?

Solana 的 SIMD 0228 提案:一次未竟的治理實驗
Solana 社區近期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治理辯論,核心議題是 SIMD 0228 提案,一個旨在調整 Solana 通膨模型的重大變革。儘管此次投票吸引了 Solana 歷史上空前比例的代幣持有者參與(接近總供應量的 50%),但由於支持票未達到通過所需的 66.67% 超多數門檻,該提案最終未能獲得通過。
提案背景:Memecoin 熱潮後的 Solana 轉型期
提案的提出,正值 Solana 在經歷了由 Memecoin 帶動的鏈上活動高峰後,逐漸回歸平靜的時期。數據顯示,Solana 的周交易量從年初接近 1000 億美元的高點大幅回落至不足 100 億美元,跌幅高達 90%,甚至低於 Memecoin 熱潮爆發之初的交易量。
Multicoin 的 0228 提案:社群激辯的焦點
Solana 在本輪週期中因 Memecoin 而聲名鵲起,成為最成功的公鏈之一。 然而,隨著 Memecoin 熱潮的退卻,Solana 也面臨著轉型和重新定位的挑戰。在此背景下,Solana 的主要資本支持者 Multicoin 提出了 0228 提案,立即引發了社群內部的廣泛爭論。推特成為了主要的戰場,各方利益相關者紛紛發聲,公開表明立場,直到投票的最後一刻。
提案未通過:Multicoin 稱其為“一次勝利”
此次提案辯論,讓人聯想到以太坊社群推動變革時的景象。提案本身的時間窗口很短,既包含了長遠的考量,也提出了短期的解決方案,當然,也存在一些難以直言的利益考量。但提案的透明度,讓我們得以一窺 Solana 領導者在當前階段的態度和策略。
儘管提案最終被否決,但提案發起者 Multicoin 的 Tushar 仍然將其視為「一次勝利」,理由是此次投票的高參與率和廣泛的社群討論,充分展現了 Solana 的去中心化治理能力。
本文探討:提案背後的博弈、意義、原因及程序正義性
那麼,Solana 此次提案治理的背後,究竟是誰在博弈?它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未能通過?其程序是否正義且成功?接下來,本文將逐一探討這些問題。
SIMD 0228 提案詳解:動態調整通膨率的嘗試
228 提案的核心內容:根據質押率調整通膨
228 提案的核心是透過根據質押率動態調整通膨率,以維持 50% 的質押率,並長期降低 SOL 的增發速率。
Solana 目前的通膨模型是隨時間逐漸下降的曲線。主網啟動時(2019 年 3 月)設定了 8% 的通膨率,並隨時間下降,當前通膨率約為 4.8%,長期目標通膨率為 1.5%-2%。
若此提案通過,短期質押收益將降低(根據質押率在 1% - 4.5% 間),長期通膨率將趨近於 1.5%。
目前質押率為 70%,因此若 228 通過,短期內質押 SOL 收益會降低、長期來看增發會減少、質押收益率將根據質押率實時調整。
不同於 SIMD 0123 此類驗證者可選擇是否 opt in 的提案,0228 是強制性的,也意味著一旦啟動會牽動所有質押者的利益。
支持方的觀點:減少通膨、釋放資本、提升生態自主性
此提案由 Multicoin Capital 的 Tushar 和 Vishal 提出,並得到來自 Anza 和前 Consensys 的研究員 Max 支持。其理由包括:
- 減少不必要的代幣發行,降低通膨成本: Solana 當前的固定通膨模型是一種「dumb emissions」,因為沒有對網絡的實際經濟活動或安全需求納入考慮。以 2025 年初的通膨率 4.8% 計算,每年會新發行價值約為 38.2 億美元(基於 800 億美元市值)。這種高通膨本質上是對 SOL 持有者的稀釋,尤其在目前質押率高達 65.7% 的情況下 —— 網絡安全已經得到充分保障。通過此提案,即意味著質押的理念從「過度支付以確保安全」轉向「尋找最低必要支付」。
- 釋放資本,推動 DeFi 生態發展: 當前的高質押率(65.7%)導致大量 SOL 被鎖定,抑制了資本在 DeFi 生態中的流動。Kamino 創始人 Marius 指出,“質押鼓勵了囤積,但減少了金融活動”。類似於傳統金融中高利率抑制投資的道理。值得注意的是,Solana 上主要的 Defi 協議支持者也是提出提案的 VC 們,因此釋放流動性進 Defi,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動機。
- 減少「漏桶效應」,提升生態自主性: 漏桶效應指的是生態內的價值,在經濟活動發生過程中產生極大的磨損與泄漏。由於增發的 SOL 被視為普通收入,在美國是需要納稅的,因此通膨產生的增發量會成正比從整個生態提取價值。對於 Solana,已大概發生了約 6.5 億美元的稅和約 3.05 億美元交易所抽成流出生態系統。
從第一性原理來看,本質上是 Solana 已經步入一個穩定階段,初期拍腦袋設置的通膨模式已經顯得不合理。鏈的發展以提高經濟活動為北極星,也應對應改善通膨方案。
反對方的觀點:倉促落地、影響驗證者、機構採用疑慮
以 Solana 基金會主席 Lily 為首的一派則是反對通過此提案。爭執的點主要在於是否要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落地此提案,而不是經過更長資產屬性有著極大變動的提案將會影響不同環節的參與者(網絡層的工程師、產品層的開發者、經濟層的機構),目前討論居多在核心的網絡層人員和產品層人員,離信息渠道更遠的產品層和機構主導的經濟層群體的聲音較少。因此在論證不夠完善之前不應著急通過。
許多反對者提出的擔憂是對小驗證者流失的擔心。小節點無論是在規模效應還是議價能力上都遜色於大節點,因此通膨降低將會首先淘汰這部份小節點,會傷害 Solana 的去中心化程度。
提案爭議的本質:對通膨模式的改善共識與落地時機的分歧
很顯然,支持方和反對方對目前的通膨模式都是不滿的,也都認為是需要改善的。而爭論點在於是否要在兩週之內倉促落地。
除此之外,或許還有一些利益考量的因素。最簡單的,就是大量 SOL 的持有者,尤其是能從非質押生態(Defi)獲得較高收益的持有者,自然不希望通膨持續保持這麼高的水平。這裡的標準畫像就是 Solana 背後的 VC 及其支持的項目們。
而 Solana 目前的一個重要採用,是機構方向,包括 ETF 和更多的傳統機構用例。那麼在推動機構採用的相關方一定會持反對態度。對於機構採用來說,SIMD 的通過是否是利好這個有爭議,支持方認為傳統機構對於高通膨資產更為反感,反對方認為傳統資產對於通膨率動態變化的資產的不確定性疑慮更大。
提案發起的時機:Solana 的 MEV 收益與 Restaking 佈局
當前時機的考量:高交易量與 MEV 收益的影響
這裡就引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如此倉促的引出並推動這樣一個提案?
或許是 Solana 在 meme 的餘溫中仍保有大量的交易量,導致節點目前的費用和 MEV 收入仍保持高位,因此質押機制調整並不會迎來過大爭議。2024 年,Solana 的 MEV 收益總計達到了 6.75 億美元,且有明顯上升趨勢,Q4 的節點的 MEV 收益甚至超過了通膨獎勵。也正為此,節點目前對於短期內通膨收入的敏感度相對較低。若在 Solana 鏈上徹底降溫的階段,此提案導致的收入雪上加霜,必將引起質押社區的反對。
Restaking 的潛在作用:降低節點對通膨獎勵的依賴
Solana 的 Restaking 即將拉開序幕,Renzo、Jito 等都已初現端倪。縱觀以太坊的歷史,流動性質押和 Restaking 的出現,會給質押和驗證者帶來極大的補貼性收益,也能讓節點減少對於通膨獎勵的顧慮。
以太坊的經驗:改善通膨曲線提案的啟示
以太坊基金會也在去年年中曾經提出過改善通膨曲線的提案,類似的將質押率錨定固定比率,以減少過多的質押。當時所提出的論點在於在經濟安全已經遠遠足夠的前提下,希望釋放更多流動性的同時,減少 Lido ETH 等 LST 對於 ETH 的替代作用。
這個提案在提出後,也引發了短暫的討論。那是 OG 們在 POS 轉型之後再次重新審視以太的 POW 的經濟相關機制。提案本身,和討論過程,都提出了大量的計算推演支撐,但最終在理論依據沒有辨清的情況下,這個提案也沒有推進。以太的經濟論證或許給 228 提供了一些參考依據,但其收到的反對聲音,也體現了通過這樣一個「削減」利益的提案之困難。
提案未通過的原因:共識不足與定位不明晰
最後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或許是在基金會的主持下,驗證者們形成了對提案 bearish 的看法,對機構採用的擔憂。又或是這一決定確實過於倉促,導致驗證者內部並未形成共識,投票出現分歧。又或是小驗證者們形成了短期收入壓力的共識,集體選擇了反對。討論的廣不一定意味著討論的深,討論不深就會發生分歧。倉促推動的提案也體現了目前 Solana 各方對於鏈自身的定位不明晰,階段不清晰,在 memecoin supercyle 後下一步何去何從的共識陣痛。
治理過程的積極意義:透明開放的社群討論
公開辯論:推特上的直言不諱與 Space 的各抒己見
此提案固然倉促,但在短短幾週時間裏爆發了非常透明和開放的討論。雙方在推特上直言不諱,沒有中間派,直接給出贊成與否,並給出論證。這樣的討論模式讓所有人都能理解雙方的考量。在最激烈的時刻,甚至直接拉了個 Space,相關方在 Space 中各抒己見。
社區參與:項目方/建設者的建議被納入討論
另一個亮點是對於社區聲音的接納。大量 Solana 項目方/建設者在推特上的中肯建議都得到了回復,也被納入 Space 的討論。提案不再是晦澀的一紙公式,而是化作每個社區的聲音,被提出探討。
投票機制:清晰的決策過程與待解的問題
投票讓人詬病的一點是質押者無法直接參與意見表決,這也帶來許多大節點的自我矛盾 —— 如何協調所有質押者的意見並給出最後的決定。這是所有公鏈都需要解決的問題,Solana 第一次點亮了這個問題。
提案吸引了 74% 的質押供應參與,仍展示了高度的社區參與性。SIMD 明確的投票機制和通過門檻,使得決策過程更加清晰和可預測。相比之下,以太坊的提案決策過程相對模糊,主要依靠核心開發者之間的討論和共識,缺乏正式的投票機制。
提案效率:快速落地的執行力
縱使我們總在批評其過於倉促,但提案從提出、投票到完成投票不超過兩個月的時間,讓人不得不感嘆這個生態從上至下落地想法的效率。這也是 Tushar 認為這是一場勝利的原因吧。
總結:Solana 的抉擇與治理的啟示
Solana 的階段性目標:機構採用與鏈上應用建設
整體來看,SIMD228 提案體現出了 Solana 在革新資產發行模式的繁榮期後,步入了機構採用和繼續建設鏈上消費者應用的抉擇階段。
利益分配的矛盾:改革的契機與挑戰
利益分配開始出現矛盾是整個事件的契機。支持者也正是需要借著這個鏈上活動繁榮階段,以小摩擦快速推動改革,但顯得過於倉促導致討論雖激烈但並不充分,對於小驗證者的支持和教育不到位,導致驗證者共識不夠統一。
對生態的啟示:執行力、開放度與治理案例
提案的生命週期很短暫,這個過程中也體現了 Solana 生態的執行力和開放度,是一個值得所有生態學習的優秀治理案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