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AbstractChain百億估值之謎:AI怪獸遊戲是餡餅還是陷阱?

author 前天 15 抢沙发
AbstractChain百億估值之謎:AI怪獸遊戲是餡餅還是陷阱?摘要: AbstractChain:被過度期待的L2,還是被低估的潛力股?高調亮相與市場的審視AbstractChain (以下簡稱ABS) 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L2新星,自其自主網...
AbstractChain百億估值之謎:AI怪獸遊戲是餡餅還是陷阱?

AbstractChain:被過度期待的L2,還是被低估的潛力股?

高調亮相與市場的審視

AbstractChain (以下簡稱ABS) 作為一顆冉冉升起的L2新星,自其自主網上線以來,便被加密社群寄予厚望。不可否認,ABS在Kaito等平台上持續霸榜,賺足了眼球。但這種熱度究竟是建立在真實的技術創新和應用價值之上,還是僅僅是營銷炒作的泡沫?這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

許多人將ABS視為L2賽道的潛力黑馬,期待它能像Arbitrum和Optimism那樣,在DeFi、NFT等領域掀起新的浪潮。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L2的競爭異常激烈,後來者想要突圍並非易事。ABS需要在技術、生態和社群建設上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脫穎而出。

胖企鵝CEO的豪言壯語:Q4發幣,估值能否撐起百億美金?

市場預期與實際支撐的悖論

胖企鵝CEO @LucaNetz 在採訪中放話,Abstract 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發幣,並且預期完全稀釋估值 (FDV) 達到 50-100 億美元。這個數字一經拋出,便引發了社群的廣泛討論。有人認為這是 Luca 在畫大餅,純粹是為了炒作熱度;也有人認為,如果 Abstract 能夠實現其願景,百億美元的估值也並非不可能。然而,我們必須冷靜地分析,這個估值是否真的有實際的業務數據和技術創新作為支撐?

目前,Abstract 的生態系統仍在發展初期,雖然用戶粘性較高,但實際的交易量和收入規模仍然有限。如果 Abstract 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爆發式的增長,百億美元的估值很可能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投資者需要警惕這種估值過高的風險,避免成為高位接盤的韭菜。

Abstract的『樂土』:高粘性、獨立性與邊玩邊賺的幻覺?

用戶粘性的真實性考量

AbstractChain 自詡擁有極高的用戶粘性,聲稱不追求虛假的總鎖倉價值(TVL),而是主打讓用戶『玩得快樂』。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美好,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這種『快樂』是否真的能轉化為長期價值?用戶在 Abstract 上玩遊戲、交易 NFT,或許能夠獲得短暫的滿足感,但如果缺乏持續的創新和回報機制,用戶很可能會流失到其他更有吸引力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質疑這種用戶粘性的真實性。有多少用戶是真正被 Abstract 的技術和應用所吸引,又有多少用戶僅僅是為了空投或炒作而來?如果 Abstract 的用戶粘性是建立在投機行為之上,那麼它的長期發展前景將會非常令人擔憂。

獨立行情的泡沫與風險

AbstractChain 還聲稱,其生態資產不受大盤影響,NFT 和 Meme 幣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爆發。這種說法在短期內或許能夠吸引一些投資者,但從長遠來看,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加密貨幣市場是一個高度聯動的市場,任何一個項目都不可能完全與大盤脫鉤。如果 Abstract 的生態資產出現大幅波動,很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盤。

此外,我們也需要警惕 Meme 幣的風險。Meme 幣往往缺乏實際價值,其價格波動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非常大。如果投資者盲目追捧 Meme 幣,很可能會血本無歸。

@monstersdotfun:AI怪獸遊戲,末班車真的存在嗎?

創世NFT的稀缺性與炒作

@monstersdotfun (以下簡稱 Monsters) 號稱是一個由 AI Agents 驅動的遊戲平台,即將與 Opensea 合作發行創世 NFT “Monster Capsules”,限量 750 個。這種稀缺性無疑會吸引許多投機者,他們希望通過炒作創世 NFT 來獲取暴利。然而,我們需要冷靜地思考,這種稀缺性是否真的有實際價值支撐?

如果 Monsters 的遊戲本身缺乏吸引力,或者 AI Agents 的功能不夠強大,那麼創世 NFT 的價格很可能會崩盤。投資者需要警惕這種炒作風險,不要盲目追捧。

一級市場的“金鏟子”迷思

由於創世 NFT 總量稀缺,場外白單已被炒到 600U。許多人將其視為一級市場的“金鏟子”,認為只要拿到白名單,就能穩賺不賠。然而,這種想法是非常危險的。一級市場的風險非常高,即使是“金鏟子”,也可能挖到的是一堆爛泥。

投資者需要對 Monsters 的團隊、技術和遊戲機制進行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不要被“金鏟子”的光環所迷惑,盲目跟風。

Monsters的核心機制:AI驅動的進化,還是數據餵養的傀儡?

AI代理的自主性與局限性

Monsters 宣稱其核心亮點在於 AI 代理的自主進化,聲稱 AI Agents 會記錄和分析玩家的所有對戰數據,幫助怪獸不斷訓練和成長。這種說法聽起來很科幻,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這些 AI Agents 真的具有自主性嗎?或者它們只是按照預先設定的算法進行運算,根據數據進行簡單的條件判斷?

如果 AI Agents 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那麼 Monsters 的遊戲體驗很可能會變得單調乏味。玩家可能會發現,無論如何訓練怪獸,它們的行為模式都非常相似,缺乏真正的個性和創造力。因此,我們需要對 Monsters 的 AI 技術進行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判斷其是否真的具有創新性。

PVP戰鬥:快感還是挫折感?

Monsters 的核心玩法是讓玩家通過 AI 創建獨一無二的 Monster 並參與 PVP 戰鬥遊戲。然而,這種 PVP 戰鬥真的能給玩家帶來快感嗎?或者它只會讓玩家感到沮喪和挫敗?

如果 Monsters 的 PVP 戰鬥機制設計不合理,或者 AI Agents 的能力差距過大,那麼玩家很可能會遇到不公平的對戰,導致屢戰屢敗。這種挫折感很可能會讓玩家失去對遊戲的興趣,最終選擇離開。

團隊與顧問:光鮮履歷下的真實能力與資源

Web3營銷機構的實際效應

Monsters 的市場負責人 @kickzeth 是 Web3 營銷機構 @apcollectiveio 的首席增長官 (CGO),該機構從測試網階段便全力支持 Abstract 生態。然而,我們需要質疑,這種支持究竟能為 Monsters 帶來多少實際效益?Web3 營銷機構的能力參差不齊,有些機構擅長炒作概念,卻缺乏真正的落地能力。如果 @apcollectiveio 無法為 Monsters 帶來實際的用戶增長和品牌提升,那麼 @kickzeth 的光鮮履歷也只是一個空殼。

顧問陣容的價值幾何?

Monsters 的顧問陣容堪稱豪華,其中包括 Abstract 核心貢獻者 @0xCygaar,以及一眾行業大咖:@BCheque1 @SanjayWeb3 @Rahimmahtab @legendarygainz @S4mmyEth @eeelistar @Defi0xJeff。然而,我們需要思考,這些顧問真的能為 Monsters 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資源嗎?或者他們只是掛個名,賺取一些顧問費?

顧問的價值取決於他們是否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真正了解 Monsters 的項目,並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如果顧問只是蜻蜓點水,那麼他們的價值將會大打折扣。

Abstract官方扶持:精英計劃的光環與陷阱

Builder-in-Residence的真相

Monsters 作為 Abstract 首批 Builder-in-Residence 成員,獲得了官方提供的各類扶持,比如每月資助、營銷支持、開發者輔助、導師指導等。這看似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但我們需要看清 Builder-in-Residence 的真相。這個計劃真的是為了扶持優質項目,還是僅僅為了提升 Abstract 生態的聲譽?

Abstract 官方的資源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給所有 Builder-in-Residence 成員。如果 Monsters 無法在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那麼它所獲得的扶持也可能會非常有限。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警惕 Abstract 官方的干預。如果官方過多地干預 Monsters 的開發和運營,很可能會扼殺其創新能力,使其淪為 Abstract 生態的附庸。

資源傾斜的馬太效應

Builder-in-Residence 計劃可能會加劇 Abstract 生態中的馬太效應,導致資源向頭部項目集中,而小型項目則難以獲得發展機會。如果 Monsters 能夠順利發展,它可能會獲得更多的資源和關注,進一步鞏固其領先地位。然而,如果 Monsters 發展不順,它可能會被其他項目超越,最終被淘汰出局。

社區的狂熱:真實用戶還是機器人軍團?

社媒數據的真偽辨別

Monsters 的社媒渠道主要包括推特和 Discord (DC)。官推創建於去年 11 月,至今發布 82 條推文,每條推文的互動量都非常高。參考 Xhunt 數據,該賬號的關注者包括 349 位全球 KOL、106 位中文 KOL、1 位 Top 100 KOL。這些數據對於運營幾個月的新號來說,已經算不錯的成績。然而,我們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仔細辨別,判斷其真實性。這些 KOL 真的對 Monsters 感興趣,還是只是為了收費宣傳?這些互動量是真實用戶產生的,還是機器人刷出來的?

在 Web3 世界,數據造假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許多項目為了吸引投資者,會不惜重金購買殭屍粉和刷數據。因此,我們不能僅僅依靠社媒數據來判斷一個項目的優劣,更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

DC活躍度的深度分析

Monsters 的 DC 於今年五一開放,現有成員 2.4 萬+,公共頻道累計發布消息數量超過 33 萬,平均每天 2 萬條,看似非常活躍。然而,我們需要對這種活躍度進行深度分析,判斷其是否真的有意義。這些消息是真實用戶發布的,還是機器人發布的?這些用戶是否真正對 Monsters 感興趣,還是只是為了參與抽獎或獲取白名單?

一個健康的社群應該是有質量、有深度的討論,而不是充斥著無意義的垃圾信息。如果 Monsters 的 DC 社群只是表面上的活躍,那麼它對項目的發展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Monster Capsules:創世NFT的誘惑與風險

白名單的爭奪與暗箱操作

Monster Capsules 是官方即將在 Opensea 推出的創世 NFT,總量 750 個。官方宣稱,持有者可以獲得第 1 季白名單、遊戲內性能倍增器、生態系統空投等權益。這些權益無疑會吸引許多人爭奪白名單。然而,白名單的分配往往存在暗箱操作。有些項目方會將白名單分配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或者出售給有錢人。普通玩家想要獲得白名單,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需要參與各種複雜的活動。這種不公平的分配機制會讓許多玩家感到沮喪和失望。

二級市場的溢價與泡沫

由於 Monster Capsules 的總量稀缺,二級市場的價格很可能會出現溢價。有些投機者會大量囤積 Monster Capsules,然後在二級市場高價出售,從中牟取暴利。然而,這種溢價往往是建立在泡沫之上。如果 Monsters 的遊戲本身缺乏吸引力,或者 AI Agents 的功能不夠強大,那麼 Monster Capsules 的價格很可能會崩盤。投資者需要警惕這種風險,不要盲目追高。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