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uthor

华硕米兰巡展:科技沦为艺术?一场华丽空虚的营销秀

华硕米兰巡展:科技沦为艺术?一场华丽空虚的营销秀摘要: 当科技沦为艺术的附庸:华硕灵耀米兰巡展的华丽空虚4月7日,华硕“Design You Can Feel 耀启新境”全球巡展落地米兰,这场标榜着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盛事,与其说是对创...

当科技沦为艺术的附庸:华硕灵耀米兰巡展的华丽空虚

4月7日,华硕“Design You Can Feel 耀启新境”全球巡展落地米兰,这场标榜着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盛事,与其说是对创新设计的致敬,不如说是对消费主义的又一次华丽包装。将笔记本电脑摆进梅拉维格里画廊,与Studio INI合作打造一个名为“Willful Wonder灵动奇境”的装置,就能叩响艺术之门,唤醒美学感知?在我看来,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用艺术的外衣掩盖了科技产品日益平庸的本质。当科技公司开始热衷于用艺术来标榜自己,这本身就暴露出一种深深的焦虑:在技术创新乏力的大背景下,只能靠附庸风雅来吸引眼球。

媚俗的艺术邂逅: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盛宴

梅拉维格里画廊:新艺术的祭坛,还是品牌镀金的秀场?

梅拉维格里画廊,这座曾是新艺术运动的殿堂,如今却成了华硕展示其笔记本电脑的背景板。玻璃与铸铁交织的空间,本该承载着对艺术的敬畏,却被一场科技产品的展览所侵蚀。这种将商业活动强行植入艺术空间的做法,是对艺术的亵渎,也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难道仅仅因为在历史悠久的画廊里摆放了几台电脑,就能提升产品的艺术价值吗?在我看来,这不过是品牌方试图通过与艺术“联姻”来抬高身价的拙劣手段。

上海、伦敦、米兰:全球巡展背后的品牌焦虑

从上海到伦敦,再到米兰,华硕的全球巡展看似风光无限,实则暴露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焦虑。在智能手机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笔记本电脑厂商也在面临着增长瓶颈。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华硕将目光投向了“科技美学”这一概念,试图通过与艺术的结合来吸引高端消费者。然而,这种做法是否真的能够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还是仅仅只是一场自娱自乐的表演?值得我们深思。

灵动奇境:一场用AI包装的材质游戏

蜂巢铝与航天科技:噱头十足,意义几何?

那个所谓的“灵动奇境”装置,用蜂巢结构铝打造的半透明羽翼,号称使用了航天科技,听起来高大上,实则空洞无物。诚然,蜂巢结构铝具有轻盈的特性,但将其运用在艺术装置上,除了能让光线穿透,营造出一些虚幻的光影效果之外,又能带来什么实际的价值呢?在我看来,这不过是设计师为了迎合品牌方的需求,刻意制造出的一个噱头,用航天科技来为平庸的设计镀金。

人机交互:廉价的触碰与空洞的影像

触摸面板边缘,传感器将信号传送到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然后将参展者的行进路径具象化为流动的视觉影像?这种人机交互的方式,看似新颖,实则廉价。且不说这种交互的体验是否流畅,单就其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而言,也缺乏足够的艺术性和深度。所谓的“看见科技美学鲜活的生命力”,不过是算法的自作多情,与真正的生命力毫无关联。

科技美学的生命力?不过是算法的自作多情

“灵动奇境”试图捕捉人类、技术和自然元素之间的平衡,但最终呈现出的却是一场失衡的闹剧。科技被过度强调,而艺术的内涵却被忽略。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不仅无法展现科技美学的生命力,反而暴露了品牌方对艺术的肤浅理解。所谓的“生命力”,不过是算法根据预设的程序所生成的结果,与真正的生命体验相去甚远。

Ceraluminum:一场对自然的拙劣模仿

火山、棉花堡、瓦迪拉姆、马尔代夫:被物化的自然景观

华硕灵耀限量版笔记本电脑,将冰岛的火山、土耳其的棉花堡、约旦的瓦迪拉姆、马尔代夫的生物发光海岸“镌刻”于机身之上,美其名曰“致敬原始美学”。然而,这种做法在我看来,是对自然景观的粗暴物化。将原本充满生命力的自然奇观,变成冰冷的商品外壳,是对自然的一种亵渎。这种所谓的“致敬”,不过是品牌方为了提升产品溢价,而进行的商业包装。

高科技陶瓷铝:脆弱的环保承诺

Ceraluminum™ 创新高科技陶瓷铝材质,听起来很环保,但其生产过程是否真的环保?对铝进行陶瓷化处理,固然可以得到更轻盈、更耐磨的材料,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高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且,这种材料的回收利用是否方便?如果无法实现有效的回收,最终只会加剧环境负担。因此,华硕的环保承诺,在我看来是十分脆弱的。

Kvadrat面料与可持续发展: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电脑套选用北欧品牌 Kvadrat 面料,采用创新节水技术生产,试图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看似环保,实则只是在做表面功夫。Kvadrat面料固然高端,但其生产过程中是否真的做到了完全的环保?而且,电脑套的耐用性如何?如果很快就需要更换,反而会造成更多的浪费。因此,华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我看来只是一场自欺欺人的表演。

以人为本?不过是又一个营销口号

灵耀14 Air、双屏、16 Air:同质化产品的堆砌

灵耀14 Air、灵耀14 双屏 2025、灵耀16 Air,这些产品看似各具特色,实则都是对传统笔记本电脑的简单升级,缺乏真正的创新。轻薄的机身、高分辨率的屏幕、多功能的接口,这些都已经成为现代笔记本电脑的标配,华硕的灵耀系列并没有带来任何颠覆性的改变。所谓的“全方位感受设计”,不过是在同质化的产品中寻找差异化的卖点,试图让消费者相信自己买到的是与众不同的产品。

AI智能助手与StoryCube:华而不实的AI功能

灵耀系列内置的AI处理器,支持小硕知道AI智能助手、StoryCube一站式AI媒体中心等华硕自研AI工具,听起来很智能,实则华而不实。AI智能助手的功能是否真的实用?StoryCube能否真正提升媒体管理的效率?在我看来,这些AI功能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市场潮流,而并非真正从用户需求出发。这种为了AI而AI的做法,只会让产品变得更加臃肿和复杂。

ProArt、a豆、无畏:廉价的体验区与空洞的设计哲学

ProArt、a豆、无畏系列产品的体验区,看似丰富多彩,实则缺乏深度。参观者可以在这里体验各种产品的特性,但却无法真正了解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所谓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也只是被简单地贴在墙上,而没有真正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这种廉价的体验区,只会让消费者对华硕的设计理念产生更加空洞的印象。

Design You Can Feel:一场感动自己的幻觉

“Design You Can Feel”,华硕的口号听起来充满人文关怀,但其所呈现出的产品,却缺乏真正的情感和温度。这场米兰巡展,与其说是为了让消费者感受到设计,不如说是为了让华硕自己感动。在科技创新日益困难的今天,品牌方试图通过与艺术的结合来提升产品的价值,但最终却陷入了自说自话的境地。这场“Design You Can Feel”的幻觉,最终感动的可能只有华硕自己。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