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崩盘!特朗普“推特治国”再现,谁在操控市场?

特朗普的“推特治国”:美股震荡的幕后黑手?
股市暴跌,美元跳水:特朗普的“通胀阴谋论”
周一,美国股市上演了一场颇具戏剧性的崩盘,与其说是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理性反应,不如说是对前总统特朗普“推特治国”的拙劣模仿秀的一次恐慌性抛售。在俄乌冲突、贸易谈判等诸多问题已经让拜登政府焦头烂额之际,这位前总统并未选择沉默,而是将矛头再次对准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指责其在通胀问题上“总慢半拍”。这种缺乏依据的指责,与其说是对经济的客观判断,不如说是特朗普一贯的“阴谋论”思维的体现。更可悲的是,市场竟然对此买账,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应声大跌,美元也同步走低。这不禁让人质疑,美国股市究竟是自由市场,还是被政治人物随意操控的提线木偶?
说实话,我个人对这种“口炮治国”深恶痛绝。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竟然能被一个前总统的几条推文轻易左右,这简直是对现代金融体系的嘲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特朗普式”的政治干预,正在侵蚀着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加速美元的衰落。
大萧条的幽灵:特朗普的经济焦虑与关税政策的摇摆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炮轰,表面上是对通胀问题的不满,实则暴露了他内心深处对美国经济前景的焦虑。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特朗普私下里一直担心美国会重蹈1929年大萧条的覆辙,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特朗普政府时期推行的“对等关税”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为美国带来一些利益,但长期来看,却严重扰乱了全球贸易秩序,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财政部长贝森特等核心成员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不安情绪最终迫使特朗普不得不暂停部分关税,并豁免了一系列消费电子产品。这种政策上的摇摆不定,恰恰反映出特朗普政府在经济问题上的短视和投机。他们似乎更关心如何赢得选民的支持,而不是如何制定真正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经济政策。这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老话:“饮鸩止渴”,短期内的利益,最终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美联储的独立性危机:谁在操控货币政策?
鲍威尔的困境:独立性与政治压力的博弈
特朗普对鲍威尔的攻击,不仅仅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质疑,更是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公然挑衅。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本应由专业的央行官员根据经济数据和市场情况独立制定,而非受到政治人物的干预。然而,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朗普多次公开施压,要求美联储降息,甚至威胁要撤换鲍威尔。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现代货币政策体系的破坏,也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我始终认为,央行的独立性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基石。如果央行沦为政治工具,那么货币政策就会失去公信力,最终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利益。鲍威尔在特朗普的压力下,是否能够坚守独立性,成为了当时市场关注的焦点。现在看来,虽然他顶住了压力,但特朗普的“推特治国”已经给美联储的声誉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
债券市场的信号:长期美债的抛售潮
与股市的下跌相对应的是,美国国债市场也出现了分化。巴菲特等人青睐的短期美债获得了资金流入,而长期美债则迎来了又一轮抛售。30年期美债收益率升至4.90%,距离可能令特朗普“不安”的5%仅一步之遥。这表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前景并不乐观。长期美债收益率的上升,通常被视为经济衰退的预警信号。
在我看来,债券市场的反应,比股市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绪。股市的涨跌,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情绪、投机等等。而债券市场则更加理性,投资者会根据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购买长期美债。长期美债的抛售潮,说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缺乏信心。这对于一个高度依赖债务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避险情绪升温:黄金再创新高背后的逻辑
黄金的避风港:乱世中的价值重估
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黄金再度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避风港。伦敦现货黄金最高冲至3430美元/盎司,纽约期金最高摸到3442美元/盎司,再次刷新历史纪录。黄金价格的上涨,反映了市场对风险的厌恶情绪,以及对法定货币的信任危机。
不得不承认,在“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黄金作为一种传统的避险资产,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无论是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还是在通货膨胀高企的背景下,黄金都能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保护。当然,我并不认为黄金是万能的,也不建议投资者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黄金市场。但是,在资产配置中适当配置一些黄金,对于降低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仍然是有益的。 毕竟,当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时候,往往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而当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或许就是买入黄金的最佳时机。
特斯拉的“至暗时刻”:马斯克还能拯救股价吗?
财报季的挑战:盈利预期下调与市场信心危机
对于美股市场来说,周二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报季重头戏”揭幕——特斯拉公司将在周二盘后发布财报。然而,在发布财报之前,特斯拉已经面临着诸多挑战。受到CEO马斯克参政引发品牌危机和关税冲击的影响,公司股价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后不到100天里接近腰斩。
平心而论,马斯克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公众人物。他的政治立场和言论,无疑给特斯拉的品牌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此外,关税政策也加剧了特斯拉的成本压力,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的财报能否给市场带来惊喜,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更广泛的角度来看,这个财报季美股上市公司很难给出太多好消息。摩根士丹利的首席美国证券策略分析师迈克尔·威尔逊指出,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已经在疯狂下调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预期。
威尔逊表示,标普500指数的盈利修正广度已经达到历史罕见水平,在尚未出现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已经逼近下行极端值。对于后市,他的策略是若证实衰退得以避免,那么市场可能已经在两周前触底;反之,标普500指数可能会跌破前低。所以在硬数据证实或排除经济衰退前,标普500指数可能会在5000至5500点之间波动。换句话说,即便特斯拉交出一份不错的财报,也难以改变整个市场的大趋势。
分析师的悲观预期:苹果的“卖出”评级与股价暴跌风险
除了特斯拉之外,苹果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分析师Craig Moffett重申了对苹果的“卖出”评级,并将其目标价从184美元大幅下调至141美元。这意味着Moffett认为该股还有超过28%的下行空间。
虽然苹果的品牌价值和用户粘性仍然很高,但其创新能力似乎已经遇到了瓶颈。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苹果能否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此外,苹果也面临着来自监管部门的压力,其App Store的商业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苹果的股价还能否继续上涨,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Cybercab的迷局:特斯拉的未来押注?
尽管特斯拉面临着诸多挑战,但马斯克似乎并没有放弃对未来的探索。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特斯拉得州超级工厂的高清航拍画面,疑似为Cybercab汽车的铸造部件。
Cybercab是特斯拉计划推出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马斯克将其视为公司未来的重要增长点。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包括技术可靠性、安全性和监管政策等等。特斯拉能否在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突破,并成功推出Cybercab,仍然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问题。 但我个人认为,Cybercab或许是马斯克为了转移市场注意力而抛出的烟雾弹。 在其主营业务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发布一些未来概念,或许可以提振一下市场信心。
中概股的“逆袭”:夹缝中求生存?
泥沙俱下中的韧性:中概股的差异化表现
在美股泥沙俱下的背景下,中概股却展现了出人意料的韧性,纳斯达克金龙指数尾盘拉升转涨0.2%。阿里巴巴、百度、拼多多、蔚来等公司股价均有所上涨。
坦白说,我对中概股的表现感到有些意外。过去几年,中概股面临着来自中美两国监管部门的双重压力,其在美国市场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挤压。在这种情况下,中概股能够展现出如此韧性,实在令人刮目相看。或许,这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力仍然巨大,中概股仍然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当然,投资中概股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需要谨慎评估。毕竟,政治风险始终是悬在中概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科技巨头的阴影:数据中心扩张放缓的警示
亚马逊的“寒冬”:云计算市场的隐忧
美国富国银行的分析师表示,根据他们打探到的行业消息,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也开始推迟部分租赁数据中心的承诺,这也被视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科技公司支出的最新征兆。
亚马逊作为云计算市场的领导者,其数据中心扩张计划往往被视为行业风向标。亚马逊放缓数据中心扩张,可能预示着云计算市场的增长速度正在放缓。这对于整个科技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警示信号。在过去几年,科技行业一直享受着高速增长的红利。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科技行业也开始感受到寒意。
我个人认为,科技行业的寒冬可能才刚刚开始。在未来几年,科技公司需要更加注重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管理,而不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张。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的公司,可能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这也提醒投资者,在投资科技股时,需要更加谨慎,不能盲目追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